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2 阅读:()
师: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量一量邮票大约是几平方厘米?用来量数学书的面积怎么样?
2、认识平方分米。
课件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从学具中找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是1平方分米呢?
量一量数学书的封面是几平方分米?
用它来量黑板的面积怎么样?
3、认识平方米。
课件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你们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我们来感受一下。教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用直尺量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它的边长是1米。
身边面积大约为1平方米的物体有哪些呢?
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设计意图与评价: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篇12:长方形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2、让学生亲历观察、拼摆、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情趣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图形的面积,大家仔细想一想,学校操场的面积也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呢?
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讨新知
1、明确要求,跃跃欲试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备好的正方形纸卡和统计表,看清学习要求,然后合作学习.老师想看看谁的表现最棒!谁的发现最多!
2、动手实践,小组探讨
生: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努力探讨新知,准备和其他小组评比。
师:我看每个同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现在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3、分组汇报,交流成果
生:我们小组拼的长方形长5宽3面积是15平方分米(都是长方形)
生:我们小组拼的是正方形面积是3x3=9平方分米。(有长方形有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拼的两个长方形形状不同,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能在具体些吗?
生:长6宽2长4宽3,面积都是12平方分米
师:你的回答很了不起。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拼的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但是它们的面积却相等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们小组的发现更有价值,继续努力!
生:我们小组拼的图形有七八种,其中有3个图形面积相等!长8宽2、长16宽1、边长是4的正方形。(面积相等的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
师: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手一定会发现更多的
奥妙!还有不同发现吗......
4、分析比较,小结规律
师:要求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板)生: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边长长方形面积=长x宽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5、激励评价,媒体验证
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造了智慧的财富,想不想看看多媒体是怎么验证我们的合作成果呢?
生;想!
师;怎么样?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好看!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分层优化,升华重点
1、形成性练习(填空)
长方形面积=
的面积=×边长
2、巩固性练习
笔算、口算(教材79页)
14/22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