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新人教版散步教学设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2 阅读:()

  2、教师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回答,老师肯定)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或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亲人、同学、老师之间的亲情距离,为下文渗透法制教育埋下伏笔。

  板书《散步》

  二、学生朗读全文

  圈出生字及优美的句子,感知课文语感和情感。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合作探讨

  1、带问题再读课文。

  教师出示问题:(1)散步的人物?(2)散步的地点?(3)散步的时间?(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5)解决分歧的关键人物是谁?(6)最后怎样解决了分歧?(7)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讨论,教师明确:

  我们一家老小四口,在春日里去田野散步,因走大路还是小路产生了分歧,最后“我”决定走小路,由“我”来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和和美美的一家。

  2、精读解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文中哪一处有伏笔?

  生: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在这个家庭中肩负着怎样的责任?生: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3)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走上了饶有情趣的小路。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1)展开想像,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3)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疼爱孙子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温馨、和睦、充满体谅和关爱。

  (5)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生:母亲:疼爱、爱幼;“我”:孝顺、责任心;妻子:贤惠。

  4、重点研读

  (1)齐读课文第8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小组交流探讨,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生:慢慢地、稳稳地走,走得很仔细。

  (3)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更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4)再次齐读第8段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四、知识拓展延伸

  《散步》展现的是一个温馨、和睦、充满体谅和关爱得家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子女遗弃年迈父母的事情总是时有发生:最近不断有儿女遗弃老人的报道。如,福州某兄弟俩为赡养老人发生了纠纷,哥哥便把半身瘫痪的87岁老母扔到弟弟家门前,而弟弟又不接母亲进家;河北大城县一对兄弟,为争父亲留下的一栋房产,将居住其中的82岁母亲赶出;深圳一姓薛的,将97岁的母亲遗弃,遭媒体曝光后,虽然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将母亲接回了家,但对母亲仍然不孝,并整天咒母亲“早死”,北京年逾7旬的魏老汉,5月因脑梗塞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几个儿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奈的魏老汉便将儿女们告上法庭。在法庭上,魏老汉指责长子最不孝,还虐待自己,没想到,其长子当着法官的面,辱骂魏老汉是狗。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魏老汉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儿女告上法庭吗?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