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2 阅读:()
篇1:《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看公益广告《帮母亲洗脚》,您感受到了什么?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常见的文体。
2、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朗读课文,复述和归纳故事情节
三、介绍作者和文体。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文体的分类。
三、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齐读两遍。
分歧()信服()拆散()霎()时
水波粼粼()嫩()芽熬()过酷冬()
四、给多音字注音并齐读两遍并勾勒解释。
散(sàn散步sǎn散文)累(lěi长年累月lèi劳累léi赘)
熬:忍受,艰苦支持。文中指母亲又挺过了一个冬天。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波十分明净;
五、朗读课文。
六、找文章的故事人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
七、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多音字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归纳事件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
集体归纳: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信赖儿子,尊重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