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2 阅读:()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
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凝聚浓浓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
板书课题:散步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三)指导自学(2分钟)
问题1:生字词学习。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分歧() 水波粼粼()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
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
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四)巡视自学(5-8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
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1、嫩芽(nèn) 霎时(shà) 拆散(chāi) 委屈(qū)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
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①“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2)①“我”听母亲的;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母亲“听”孙子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9/30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