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5 阅读:()
㈦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
说明:此项设计为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下节课练笔创设情境。
教学后记
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春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2、、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法
提示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3课时累计(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抽查背诵。
三、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四、教师小结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
七、作业设计:,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教学后记
熊莉
[《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6:《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觉观察景物的方法。
2、探究欣赏语言美。
3、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1、探究欣赏语言美。2、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1、精准用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朗读、讲解。
学情分析:学生少年烂漫,喜欢美丽的春天,喜欢语言生动的文章,《春》语言生动精彩,满含深情,富有诗情画意,适宜学生朗读背诵,学习他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描写春风、春雨的优美古诗句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探究欣赏语言美
1、叠词美(听写后欣赏)
欣欣然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嗡嗡地密密的
7/29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