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5 阅读:()
师:还有没有?
生:侧面烘托。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板书:侧面烘托)
师:这句话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哪个字啊?(闹)好在哪里?
生:表面写声音,其实是衬托花多,美,艳的特点。
生:还有运用了虚实结合。
2.师小结:这段文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段,侧面烘托,多种感官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将春花多,美,艳的特征写得淋漓精致,我们在写景作文中,也要学习作者的这些表现手法。
3.再齐读这一段,感受春花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要有感情的朗读。
五、合作探究,揣摩语言。
1.找出其他部分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来赏析一下。
生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
2.师:小组代表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第9段,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娇美。
生:第3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动词用的好,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师: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生:第6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雨丝多,细,密的特点。
生:第1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来了。
师: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要读出急切的语气来,另外,还有春天来了的欣喜感受,这句话要读出欣喜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第2段。
师: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生:嫩、绿、多
师: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还有吗?
生:..........
.
.
.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着朱自清欣赏了美丽的春天,品味了优美的语言,写作时,如果我们也注入真情,注意语言,多用修辞,我们的文章也会生机盎然的!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本文,写一篇以秋为题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11.春
朱自清
盼春(1)特点手法
春草图比喻、拟人、排比
春花图多、美、艳侧面烘托
绘春(2-7)春风图多种感官
春雨图虚实结合
迎春图
颂春(8-10)
徐丽娟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1: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春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时1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16/29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