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5 阅读:()
(2)讨论:“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明确: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烘托气氛,渲染春雨沐浴的温馨)
(3)讨论:春雨图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②“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3、学习“迎春图”:
(1)学生轻声齐读这一段,体会感情。
(2)体会语言。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4、研读课文第三部分--赞春
①思考: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板书:新、力、美)
②思考: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三、【反馈练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1、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A.织脑罩静默B.飞恼盖沉默C.织恼笼静默D.飞恼飘静默
2、“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中“安静”的含义是:。(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暗示了人们在雨夜的心情))文中的“薄烟”指是指:。(炊烟和雨雾)这段文字既写描写了春雨的特点又描写了春雨中的景色。春雨的特点:。
3、描写景物的顺序是:。(由近及远)
4、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书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须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隆冬火炉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生命的落着处。
三、总结全文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四、课堂拓展:你还能用别的比喻赞美春天吗?
五、作业:寻找春天,仿照本文写景之法描绘家乡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把握美好时光,播撒好人生的种子。
板书设计:春
(一)盼春
总括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偷偷、钻、嫩、绿→生机勃勃
春花图(花争春)闹、飞、开满、遍地→可爱调皮→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二)绘春微观描绘春风图(风唱春)触、听、嗅无形无味→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三)赞春三个比喻“美”(活泼生动)“新”(旺盛的生命力)
“力”(健壮有力)
殷霞
[《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0: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14/29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