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新人教版不等式教学设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5 阅读:()

  3、使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需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四、作业:

  1、书后练习题。

  2、请你给出大家来挑错环节里三道题目的正确解答。

  五、课后反思:

  1、多媒体的运用。

  在引入部分,关于数学家大会的图标,如果可以进一步利用多媒体做出可以变形的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变换过程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

  2、应该引导学生多种思路考虑问题

  比如这样的拼凑出定值条件的思路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3、因为本节是新课讲授,学生新接触一个知识,还没有能够很好的融会贯通。因此上在这个阶段不应该做过难的题目。一些简单的,同时可以起到巩固新知识的小题目往往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本课中设计了一些基本可以口答的小题,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中完成。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会本节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对快速反应和解答题目进行了强化,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4、让学生学会检查和挑错其实是很重要的。本课中的大家来挑错环节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再遇到相似题型的时候可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寻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篇9: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2.建立不等观念,并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4.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不等量关系存在的普遍性及研究的必要性。

  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研究含有简单的不等关系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

  1.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不等关系。

  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方法手段】

  1.采用探究法,按照阅读、思考、交流、分析,抽象归纳出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设计教典型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数量关系。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9℃。

  实例2.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

  实例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实例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引导学生想生活中的例子和学过的数学中的例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能说出很多个例子来。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推进新课

  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联系了现实生活,又考虑到数学上常见的数量关系,非常好。而且大家已经考虑到本节课的标题《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所举的实例都是反映不等量的关系。

  (下面利用电脑投影展示两个实例)

  实例5:限时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使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

  实例6: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

  同学们认真观看显示屏幕上老师所举的例子。

  让学生们边看边思考: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的描述可以采用不等的数量关系来描述

  过程引导

  能够发现身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是我们还要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这些量与量的比较过程,那么我们用什么知识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