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琴与鹅阅读答案-陈世旭

作者:opple 时间:2024-01-03 阅读:()

  一早,大家起床,“刘志国”也跟着钻出床底,傻傻地一下一下向前伸着长脖子,送大家出门,然后就老成持重地在坝里坝外高视徜徉。一到傍晚,又傻傻地站在宿舍走廊上,等收工的人声。

  “刘志国”很乖巧,见到宿舍的所有人都很滑稽地一下一下往前伸着长脖子讨好,有时候还大大地张开翅膀,大幅度扇动,作激动状。

  “刘志国”成了新职工宿舍的一个宝贝,一个美梦,寒冬的日光和暗夜的月亮,每日每夜不能少的一种意义。女伢儿喜欢搂着它合影,它会臭美地缠绵或神气地抬头。沉默寡言的晏德成,只要见到“刘志国”,就有说不出的开心。

  悲剧还是发生了。

  省农垦文工团巡回演出,到江洲的首场,所有人都蜂拥去了场部。半夜回来,不见了“刘志国”。

  刘志国转身就往大坝猛跑。

  坝外,惨白的月光下,“刘志国”洁白的羽毛拖着黑色的血,在水塘上漂浮。

  陈志担心刘志国受不了,会喊,会哭,会疯掉。

  但是没有。

  刘志国从床头的大皮箱里,抱出琴盒,轻轻打开。绛红色的小提琴,像女妖忽然睁开的眼睛,在昏暗的煤油灯光里射出异样的光亮。

  整个后半夜,刘志国都在反复拉一支曲子。陈志在省城听过这支曲子:法国音乐家圣桑的《天鹅》。

  宁静的湖边,迷蒙的月光。缓慢的旋律,流畅并且轻柔。毫无装饰的忧郁和深沉,营造出水的波光粼粼。天鹅优雅而端庄,在水中悠然游动。没有激烈的旋转,没有振翅的舞蹈。她天生高贵,却头颅低垂;她纤尘不染,却难逃凡俗;她可以引吭歌唱,唱出的却只是悲伤。天鹅在全曲最弱的节奏中渐渐消失,仿佛无力地拍打翅膀,飞向了天空,只剩下水面缓缓荡开的涟漪……

  宿舍的门都开着或半开着。

  没有声息。

  省农垦文工团离开江洲时,带走了刘志国。

  过年,陈志省城探亲,按刘志国信上的地址去省农垦文工团。大门口值班的说,里面没人,都下基层演出了。看看陈志大失所望的样子,问:“你要找谁?”

  “刘志国。”

  “哦,我们团里头把小提琴!”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养鸡养鸭给刘志国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其中一只“鸭仔”竟然是鹅,更是令他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B.“前一个是本能,后一个是教养。”这是陈志观察、了解刘志国后的真实看法,说明陈志内心还是佩服刘志国的。

  C.刘志国以书为切入点与陈志聊起了天,解释了之前的误会,假借陈志的诗来套近乎,两人冰释前嫌,相谈甚欢。

  D.刘志国没有哭喊,而是反复拉着小提琴曲《天鹅》,这既符合他的性格,也更能令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哀伤。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中“老成持重”“高视徜徉”“滑稽”“讨好”等词赋予鹅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刘志国”的乖巧讨喜。

  B.小说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鹅的可爱懂事、刘志国对鹅的喜爱以及鹅对新职工宿舍的意义,为下文鹅惨死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C.小说没有直接评价刘志国的小提琴技艺,而是化抽象为具象,描绘了一幅动态的湖中天鹅图,表现出曲中情感与技巧的和谐统一。

  D.“宿舍的门都开着或半开着。没有声息。”这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大家都沉浸在琴声与忧伤中。

  8. 小说以“琴与鹅”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9. 陈世旭塑造人物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地写人、客观地写人,请结合小说中的刘志国这一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答

  (1)C.“假借陈志的诗来套近乎”说法不当,根据原文“‘你的诗写得真好。’这是刘志国真想说的话题。‘真的吗?’陈志来劲了。‘真的。’刘志国说,‘我二哥说,交朋友,不在乎他是不是得志,只要自己觉得好。’”可知,刘志国赞美陈志的诗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带着“套近乎”的目的。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