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6-28 阅读:()
2 说学情
先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匀速圆周这一“简单、和谐又显生分”的运动形式,并且学习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但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力概念又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高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采用实验观察,感受向心力;分组实验探究,得出向心力大小;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最后,经实践运用,巩固理解概念。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突出概念形成的物理过程,降低数学推理要求;这样,将知识难点的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避免学生数学上存在思维障碍。
3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让学生自觉提问,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4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学生的带线学生卡或钥匙等身边物品。
5 说教学设计
5.1 课前回顾,新课引入
【师】通过对第五章第四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我们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怎样性质的运动?
【生】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师】既然匀速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它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且与线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且指向曲线的内侧.除此之外,其合外力还有何特点呢?
5.2 新课教学
5.2.1 互动交流
②一、向心力
(1)向心力的方向和作用
【师】既然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不能与线速度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如图1所示,只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合外力方向与线速度方向的夹角是锐角; ②合外力方向与线速度方向的夹角是钝角;
③合外力方向与线速度方向的夹角是直角.
到底是哪种情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根据力的分解,当合外力方向与线速度方向成锐角或钝角时,在线速度所在直线上的不为零的分力会使线速度增大或减小,这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不符.因此,合外力只能与线速度垂直且指向曲线的内侧.
设计意图:结合已经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从理论角度探究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与线速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探索、表达、交流”过程中暴露一些错误的观点予以纠正.
【师】(演示实验)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当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细线指向圆心的拉力作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的.
【师】①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所以根据其效果命名为向心力;②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③作用: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强化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这一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2)向心力的大小
【生】(体验实验)每个学生利用自己的带线的钥匙串、校徽、书包等,让物体尽量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其运动的快慢、细线的长度和质量多做几次实验,体验手受到的拉力的变化.
【师】大家根据自己的体验,猜想一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学生猜想向心力F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运动快慢(角速度ω、线速度和周期、频率、转速)、半径r等等因素有关.
【师】介绍教材P93向心力演示器的结构及其功能
【生】(分组实验)利用向心力演示器,结合控制变量法验证各自猜想的正确性并定性总结.
V2
【师】 介绍定量结论:F?m?r?m r2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法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探究性方法的学习与掌握;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探索、表达、交流”深入学生内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的体验性实验,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向心加速度
【师】A概念:由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