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最后一课授课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3-04-26 阅读:()

从社会环境看,阿尔萨斯同以前比有什么异样之处?从上学路上看,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最后一课授课说课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6、小说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小说以刻画人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

  人(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性格、感情。)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是谁?是不是都德?为什么?

  ——“我”是小弗朗士。不是都德,因为这是小说,人是虚构的。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3、从情节人手,分析人形象及思想情感(依据参考书)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分析人形象

  (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二)品味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1、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教师。

  2、小说刻画人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刻画 韩麦尔 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1、语言: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