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4-26 阅读:()
从社会环境看,阿尔萨斯同以前比有什么异样之处?从上学路上看,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最后一课授课说课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宣布下课
3、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我”的见闻和感受。
4、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⑵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爱国故事或爱国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品味语言内涵,加强对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国感情。
一、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文中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个极重要的人物,是他的爱国热情影响了小弗朗士。请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地方,并以下面的句式说说他的爱国热情。
“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爱国的,因为……”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穿礼服
⑵ 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
⑶ 赞美法国语言
⑷ 下课时脸色惨白
⑸ 尽全力书写“法兰西万岁”
3、请归纳通过哪些方式描写韩麦尔先生的。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二、语言品读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2、“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3、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明确小说主题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作为法国人,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如何看待汉语的?试说说你对汉语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或名言?请与大家分享交流。
五、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下课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续写课文。
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前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我感觉都不是很理想,气氛不活跃。为扭转这一局面,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原来,自己总希望把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跟学生讲,所以经常会有赶时间的感觉,往往导致很多问题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次,我决定试试只讲几个重点内容,把问题铺开来讲清讲透。
结果一课书讲下来,真是感觉到无比的痛快,很流畅,学生气氛热烈。原来郁闷的局面一扫而光,直到现在我还很回味那争相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我相信,如果以后的课都能上出这个效果,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课。我自己及时地进行了总结,觉得有几点地方值得我以后继续发扬。
首先,我用了圣女贞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绪,也让他们对法国文化增加点认识。接着,我以身作则给大家朗诵了这篇文章。文章饱含深情,但篇幅比较长,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比较懒,遇上长篇文章就怕朗读。教师范读,既可以让他们比较充分地感受文章的感情,还有利于他们纠正这种懒惰性。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做了认真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朗读感染了大家,而之后让学生谈体会就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最高潮的地方在于分析人物,学生很积极地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进行全班讨论交流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一个又一个地争相说自己的看法,而且基本都能言之有理。结果,他们找的地方比我准备的还多还丰富。
16/18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