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其他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单元反思

作者:opple 时间:2023-04-19 阅读:()

课堂上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联系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联系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单元反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明星小学新建教学大楼,实际造价45万元,比原计划节约了110 。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6、一件商品原价240元,现商场搞促销活动打八折出售,现价多少钱?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篇8: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然后要找准方向和角度(方位角),最后要确定距离。

  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观测点和方位角;

  2、从观测点沿着所确定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3、根据单位长度的线段所表示的地面相对距离把实际距离换算为图上长度;

  4、用直尺画出图上长度,并标出被观测点的位置及名称。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两个物体或地点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角度不变,方向正好相反。南偏东对应北偏西(不能说成西偏北)

  因为东西、南北正好相对,所以东偏南的相对位置是西偏北。

  四、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先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的距离。每走一步,都换一个新的观测点。

  五、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点的方向和距离。

  每画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篇9: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1”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的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解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