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2 阅读:()

  生4:(3+5)42=16(平方厘米)

  生5: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5+3)42=16(平方厘米)

  生7:(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5+3)(42)=16(平方厘米)

  生9:(3+5)24=16(平方厘米)

  生10:34+(5—3)42=16(平方厘米)

  师生交流、点评……

  3、总结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11:结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中都用到3、4、5、2这几个数字。

  师:这几个数字和梯形有什么关系吗?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师:现在谁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生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15:s=(a+b)h2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回到课堂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果园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学生完成基础变式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1~3题。

  3、提高能力练习:共同探讨练习十八的第四题。

  四、知识小结,体验学习的快乐!

  篇12: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小学制数学第九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探索合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体验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回答,cai依次出现相应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用底×高÷2?

  2.教师设疑:cai出示一个梯形,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二、教学新课:

  (一)、引入课题:那我们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做实验,共同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实验探究:

  1.猜一猜:①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② 梯形的面积会跟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2.小组合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标出上底、下底和高),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思考: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怎么拼?

  ② 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 你觉得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3)小组合作,学生实验。

  3. 实验汇报。

  4. 引导学生看图并提问:这个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现在给你一个任意梯形,你都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怎么求?为什么?

  5.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计算梯形的面积要用(上底+下底)×高÷2?

  ②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三、练习:

  (一).基本练习:

  (二)解决问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详细的说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

  五、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