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1 阅读:()
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
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
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
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
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
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
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
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在《滚绣球》一曲
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
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
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
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从她那似岩浆迸射,
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
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窦娥
的反抗性格中正闪烁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
3.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
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
顺善良的一侧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
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
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
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
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乎时心地善良的百
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
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
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困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
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4.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窦娥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这不仅
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
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
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
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
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
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
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
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
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
与愿望。
典型题例
例1 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
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
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
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
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
净、丑、杂等。
31/33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