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小括号教学设计人教版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1 阅读:()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论: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3个题目中,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 = 13-(4+6)=4+6-5 =

3.找朋友

15+4-212+(11-9)

8+(4+6)25-(15-7)7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2 79-8+1=70

5.

算一算,比一比

10-3+4= (10-3)+ 4=

9+(10-1)+(3+4)

算后思考: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还有使用小括号的必要吗?

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小括号?

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四、课后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8+4+7=13—6+3=

8+(4+7)= 13—(6+3)=

2.专项练习

12—(3+5)= 5+(2+4)=6+

15—(10—6)=20—(5+5)=7+

3.拓展提升

自己写出两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

(9—3)=(1+9)=

4.连连看

5

6

7

8 9 10

5.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吗?

(1)、一根彩带长58米,第一次用去了8米,第二次用去了2米, ?

(2)、妈妈买回7个苹果和9个梨,吃掉了3个梨。现在苹果和梨共有多少个?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或“=”

篇3: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1.动态呈现,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如图1);或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如图2)。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

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   画一画: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用算式表示解题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

教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7

教师组织学生思

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

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