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1 阅读:()
(4)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小结:长是一排有几个体积单位,宽是有几排,高表示几层,“长×宽”表示一层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再乘高求出几层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所以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v = a × b × h(板书公式)
(5)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
V=abh
=7×4×3
=84(cm3)
答:它的体积是84cm3。
3.探究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 × a × a = a3 (板书)
(2)巩固练习:
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V =a3
=63
=6×6×6 =216(dm3)
答:这块石料的体积是216 dm3。
4.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一般计算公式
(1)课件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给出底面积的概念。
(2)课件演示教材第43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的关系。(3)概括一般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Sh(4)巩固练习:
利用公式V=Sh计算:
a、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b、长、宽、高分别为9分米、1.5分米、2分米的长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一题。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积是0.06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四、反思提升,总结全课
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a×b×h=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物体的体积概念和单位。
2.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提问长方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
(二)生成新知
1.操作转化
提问: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数据有关?引导学生通过数组成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录、整理数据。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预设:学生数面前长方体时在数小立方体时和同组其他同学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小正方体,从左往右依次数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在实验后对数据的记录不够工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所得数据参考教材中的方格进行填写。
学生汇报展示,总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
2.操作探究,验证猜想
提问: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摆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3.总结概括
问题:你能写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总结并板书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展示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组织同学们计算各个长方体的体积。
2.展示两个具体的长方体,比较那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找两个长方体并量出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四、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8/1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