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1 阅读:()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录音
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这是公事(要挟对方)
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主动探究
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第三教时
课业内容: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奉命
撤退
崎岖
山涧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
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干神机妙算
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对比法
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课堂
板书草船借箭
邀请鲁肃
同去取箭
船近曹营
擂鼓呐喊
曹操惊疑
万箭齐发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课后
(四)课后小结
篇10:《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为名陷害他,诸葛亮识破诡计,运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第一课时中已对文章热熔和人物特点有了具体的了解,已完成课后练习题,因此熟读课文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习作训练将作为本课重点。
设计理念
注重教授抓住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尊重学生感受和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短时习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见解。
教学目标
1、能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提高学生的课堂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体会人物。
1、三分天下,烽火硝烟,多少豪杰令后人赞叹;一部演义,嬉笑怒骂,无数英雄随你我评说。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画,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段故事吗?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14/24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