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5 阅读:()
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
16/24=4/6 15/36=5/12 28/42=14/21 16/12=8/6
3、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每项活动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4、 我校六年级三个班在3.12的植树活动中,一班种了总数的17/30,二班种了总数的20/60,三班种了总数的7/30,你知道哪个植树最多吗?
生:20/60化简成10/30,在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发现哦一班种得最多。
师:你用约分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好!完成了这道题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看来约分不一定必须化简成最简分数,要根据实际而定。
师:说的多好啊!你们不仅会学以致用,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4: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定律,用符号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基础上进行学习。应用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有关的几个概念,教材只作描述不下定义。在教学设计中仍然把理念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判断“等式”和“方程”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有可能明确所谓解方程。
学情分析
学生不够活泼,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方程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过方程这样的表象,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因为在前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这部分内容时,有了基础,我想在学习简易方程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辨析“等式”“不等式”的意义。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教师介绍天平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操作当天平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指针指向中。根据这这个原理来称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实物演示的优势。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表象)
二、探索交流,探究新知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1)在天平称出100克的左边空杯,让学生观察是否平衡,感受1只空杯=100克。
(2)往空杯里倒入果汁,另一边加100克法码,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感受天平慢慢倾斜,水是未知数)引出100+X>200,往右加100克法码, 问:哪边重些?(学生初步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的表象) 问: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3)教学100+X=250 问:如果是天平平衡怎么办?(让学生讨论交流平衡的方案)把100克法码换成50克的砝码,这时会怎样?(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天平出现平衡), 问: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用字母X表示怎样用式子表示?得出:100+X=250
2、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以及“方程”的意义
示题:100+X<250100+X=2504X+50>10040+40=80 X÷2=45X-12=27
请学生观察合作交流分类:
(一)引出(1)两边不相等,叫做不等式。(2)两边相等叫做等式。
(二)(1)不含未知数的等式40+40=80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00+X=250 X÷2=4 揭示:(2)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等式叫做方程(通过分类,培养学生对方程意义的了解) 问:方程的具备条件是什么?(感知必须是等式,而一定含有未知数)你能写出一些方程吗?(同桌交流检查)
(三)练习判断那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6+2X=14103+X250÷2=1256+X>251÷A=3X+Y=180 (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的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4、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5/2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