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4 阅读:()

  主体----渡__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教师强调:此则消息的内容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即为“倒金字塔式”,它的优点是便于读者选择性阅读。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概括。

  3、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__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4、“新华社长__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6、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五、归纳主旨:

  本文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__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六、小结:新闻的知识与这则消息。

  七、作业:搜集两篇消息,体会消息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

  二、精读探究:

  新闻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但是新闻都带有主观价值判断,这则消息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

  学生思考后回答。

  归纳:1、国民党__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__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品味:“经营了三个半月”说明经营之久,“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溃退之快,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反差中显出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2、长__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品味:景的“平”和“静”,衬出我军的从容镇定、如有天助、胜算在握;“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势不可挡,蔚为壮观。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品味:“不到”“即已”“正向”“突破”“占领”“进击”等词的搭配,凸显我军攻势猛烈,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小结:从以上的分析体会出了骄傲和自豪感。

  点拨:这则消息是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可以有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情境描述,但是作者却仅用了不到200字,就讲述的如此完整,这与文中的这些四字句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句子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三、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下列这篇消息进行比较。(见助学本课阅读题)

  四、总结写法:

  1.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2、四字句运用,简洁有力。

  五、布置作业:结合身边最新发生的事件写一则消息,要求完整、简洁、明了。

  教学反思: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便知天下事。学生对新闻的知识了解甚少,所以应重点传授新闻相关知识。然后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再与其它消息比较阅读,掌握新闻这一文体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5: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2、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教学重点,难点: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