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八年级《声音是什么》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2-12-31 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养成自己去探究物理现象的习惯。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要掌握本章后面的内容,就必须先了解三点关键性的知识,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来传播”以及“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所以,这三点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由于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课,他们对物理知识都很陌生,而“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习“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有很大的障碍,因此,将“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三、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我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观察、感受声音的一些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科学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同时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四、学法

  学生通过观察声音的一些物理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接着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然后一起交流与合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样和他人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用一个课时完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科学探究实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分为三大环节: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和小结。

  1、观看视频动画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观看各种声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美妙声音的世界。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学生观察、感受的自

  主探究活动来认知声音产生的机理,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小实验。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备有:一个小鼓、一对鼓棒、铁架台、一个用细线吊着的乒乓球、音叉、音叉棒、音箱、闹钟和水槽等器材)

  实验1:用音叉棒敲击音叉,观察悬挂着的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的变化(乒乓球不停地跳动着),并用手触摸音叉(感受振动)。

  实验2:用鼓棒敲打鼓面,用手触摸鼓面,感受被敲打后的鼓面的变化(发声时鼓面在振动)。

  实验3:教师吉他伴奏,让学生唱一段歌曲,同时,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咙,感受唱歌时喉咙的振动并观察吉他发声时的特征(琴弦在振动)。

  以上三个设计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产生质疑,再亲身感受,从而找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由此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

  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二。当学生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之后,提问:

  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学生讨论、猜想)

  演示实验:将响着的闹铃放在钟罩座上,盖上钟罩,让学生听从钟罩内发出的响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尽罩内的空气,同时让学生聆听。

  提问1:闹铃仍在响,但听不到声音,为什么?(答:因为罩内的空气被抽掉了)

  提问2:这说明了什么呢?(答: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