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2-12-31 阅读:()
展示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视频动画。
提问3: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学生讨论、猜想)同时展示两位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照片。
提问4: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那在水中呢?(学生讨论、猜想)
实验1:要求学生将响着的闹钟用透明的塑料袋密封好,并使其完全淹没在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聆听。
由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声音在水中也可以传播。
提问5:声音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水中传播,那声音还可以在什么中传播呢?
实验2:两人一组,用自制的“土电话”相互对话
实验3:两人一组,一学生在课桌的一端用手指轻轻来回划动,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课桌的另一端聆听。
由学生归纳得出:声音还可以在绳子、课桌中传播。
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中传播,这些气体、液体和固体在物理学中就叫做介质,即: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而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所以说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
提问6:声音既然是靠介质来传播的,那它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的呢?
展示形成声波的图片以及演示动画来说明[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这种波就叫做声波。
提问7:人们如何保存声音?
展示老式唱片、磁带和CD光盘的图片。
(3)声速
提问1:站在远处对着高墙或是山崖喊话,会发现什么现象呢?(答:有回声)
提问2: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提问3:那站在远近不同的地方对着高墙或是山崖喊话,听到回声的快慢相同吗?(答:不同)
教师归纳:声音的传播是有快慢的。而在物理学中就用声速来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的大小就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它的符号为v,单位是m/s,也可以写成m·s-1,读做米每秒。
展示课本上“小资料”中的表。
提问4:这个表说明了声速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答: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三。
提问5: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哪种介质中的声速最大呢?(答:固体)其次呢?(答:液体)最后呢?(答:气体)
教师归纳: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而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介于这两者之间。
巩固练习:如果你将耳朵帖在长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长水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这道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回去后请您想出能测量声速的办法,看看如何才能更好地测量出比较准确的声速,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询问他人。)
这道作业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以及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略
篇8: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2/24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