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3-07-29 阅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养成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使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

  难点: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王羲之的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问学生,有哪些同学学过美术、音乐、书法?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乐器、书法作品?而引入本课。

  二、战国编钟

  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编钟图,谈谈发现。

  抽学生讲知音的故事。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

  先阅读教材、观察书上的图,谈谈有什么感想。

  教师将知识要点落实在教材上。突出其在雕塑的崇高地位。

  四、王羲之的书法

  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仔细观察书上的字帖,让学生畅所欲言。

  抽两个学生来讲王羲之的故事。

  谈王羲之的品格。

  五、顾恺之的绘画

  阅读教材,找出要点。

  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观察两幅名画,体会之。

  补充讲“三绝”。

  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节内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 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