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7-21 阅读:()
六位角色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准备完成两个任务。(一、大家来评价评价六位角色;看看谁的朗读最能体现人物微妙的心理和不同的感情;二、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开一个疑团:老师备课时,发现本文有很多内容和“三”有关,看看文中有哪些和“三”有关的内容。)(板书“三”)
六学生上台演读,其他生看并思考。
6、生评价六个角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肯定)
同学们,第二个问题课后和同学们再探讨探讨,期待第二节课你们的表现!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束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导入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两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还没解决,需要同学们的帮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