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7-13 阅读:()
b、教师引导(穿插于a中):
a. 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肯定为主。
b. 引导学生注意领悟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在与鸟的接触中人的善意的、主动的行为是建立人与鸟亲密关系的前提条件。注意品味文章中对鸟的活动、神态、形状等描写的语句(此引导结合课件展示),顺势导入对本课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讨论,突破。
c. 边评议边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着重从情感体悟入手,去品味语言——语言是情感的载体,离开情感体悟谈语言,势必会形成学生在认知上的“空中楼阁”
(4) 总结:
a、 学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后获得的体会。
b、 教师小结:朗读,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美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进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好文章是百读不厌的,好文章总是耐人寻味的,朗读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仔细寻味的过程。我相信,通过今天这一课,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朗读对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
c、 教师配乐范读,并展示课件——图片由课文内容逐渐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
(3) 布置作业:
1. 以朗读的方法解读《斑羚飞渡》,体会文章的情感,
2. 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雏鸟憨态可爱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3. 推荐阅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老舍《小麻雀》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珍珠鸟》一课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与动物”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2、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2)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3)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教学重点:
(1)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 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拟人化语言的运用。
4、教学难点:
对人与动物之间信赖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法
对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采用“读——赏——联——议——悟”的教学组织方式。
(1)读: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这是一节课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课文,筛选有关信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2)赏:
本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同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领悟、赏析并学习“拟人化”的手法也是教学目标中的一点,所以应到学生赏析文章中优美的词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7/10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