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4-19 阅读:()
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3分)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验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以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地爬上了小阁楼,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材背了一捆,向着对面山腰赶去。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棱的缝隙不住往里钻,年久失修的窗户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手握红笔,正在批改作业。她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往手上哈着热气,灯光照着她疲惫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声张老师她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开了门……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张老师窗前的灯光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她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近进)的道路。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
2.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闪烁—()分外—()
4.结合短文内容,写出词语的意思。(4%)
惊呆:
颤抖:
5.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全文的主要内容。(7%)
6.用“”画出描写“我”看到张老师工作情景后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5%)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12%)
篇6: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测验题及答案
关于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测验题及答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吏卒()黎庶()巍峨()峻岭()
纵横()烽垛()隘口()锦绣()
巡回()目睹()塑像()发掘()
弩兵()驷马()车千乘()解剖()
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隧道矍烁过滤淹埋B.严峻销蚀涪陵矗立
C.欣慰抵消凝重记载D.暴露陈列迄今碑林
三、下面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莫名(名称)偃旗息鼓(放倒)姿情(放纵)
B.聊叙(姑且)声色俱厉(都)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C.偌大(这么)深恶痛疾(疾病)坦荡如砾(磨刀石)
D.业已(事业)拍案而起(长桌)秀颀(美丽)
四、简答。
1.概括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第二节的大意。
2.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第三节诗歌主要运用了的方法,作用是。
4.理解“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这句话的含意。
第一部分:基础与积累(30%)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6分)
fěicuìzhǎnlǎnlínɡqībāsuìwànxiànɡɡēnɡxīn
()()()()
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4分)
1、端午节春节重阳节清明节除夕中秋节
2、叔父爸爸伯父祖父哥哥
三、请找出错别字划上“”,改正后写进括号里。(4分)
锋拥而至()肃然启敬()扑实敦厚()美不盛收()
拾金不味()洪堂大笑()夸夸其淡()语重深长()
四、请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4分)
a、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不同。
b、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毫不混乱。
c、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非常牢固。
d、他()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五、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这是宋代诗人写的。
2、“,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唐代诗人写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六、请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改为反问句:
改为“被”字句:
2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五、阅读答问。
(一)亲近长沙(节选)
○1长沙,一个历史大遗址。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在中国屈指可数。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郭错落其间。汉代定王台、贾谊故居,唐五代的园林、寺庙,宋代的书院,明代的王府、城阁等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6/10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