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3-20 阅读:()
【学习目标】
1、学了这篇小说后,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小必须树立理想并付之于实践。
2、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文采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几颗红色的枸杞豆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你可曾想到,三颗红色的枸杞豆却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他从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变成以后的植物学家。个中原因何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三颗枸杞豆》,相信你一定会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内容呈现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能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名同学口述故事梗概。如有遗漏,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更正。
(三)问题情境
小时候,我是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经常逃学,钻进山沟里的小树林里,捉蝴蝶,掏雀儿蛋……玩得不亦乐乎。然而后来,却"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是什么事情让我幡然醒悟的?
(四)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文章开头有关春天山谷里的小树林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很有文采,富有感染力,符合孩子的童心童趣,生动形象地衬托了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愉快生活。
话题二: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明确:如:"那人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子……"(表现三叔疾病缠身,身体虚弱。)
"慢慢地抬起右臂,将手向阳光里伸去,手指上捏着一朵野豆角花。仔仔细细地望,好像在望一个紫色的灯盏。"(细节描写,表现了三叔努力珍惜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多学一些知识,少一些遗憾。)
"他的眼睛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表现他对植物的喜爱,一种兴奋的心情。)
2.学生与教师对话
话题一:三叔在泥土上画了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画儿下面还画了三个圆圆的"О"。这些图画和铁环有什么含义?画这些图画的目的何在?(演示寓意图画幻灯片)
明确:含义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画图目的是希望"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光阴,一事无成;而要树立理想,志存高远,勇于实践,成就一番事业。
话题二:三叔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任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前句用问号,表示怀疑,因为"我"是小孩不是太阳;后句用感叹号,表示三叔对"我"的鼓励和希望,因为"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文中"我"为什么总要逃学?(演示"我的乐园"设计课件)
明确:太爱大自然了,树林中有一片自由的空间,空气好,景色美,小动物非常可爱;上学读书又苦又累,老师管教太严,缺少玩乐的时间。
话题二:针对"我"这个贪玩、不思学习的孩子,老师、爸爸、三叔分别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效果如何?
明确: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爸爸给了"我"一顿拳头。训斥和拳头,只让我乖乖地上了几天学,后来"我"又旧病复发。三叔则是现身说法,用自己失败的人生体验来教育"我",用充满希望的话语来鼓励"我",用三颗红色的枸杞豆来启示"我"。结果,"我"迷途知返,勤奋学习,不负众望,终于成才。
4.师生与作品对话
话题一:本文先交代"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再写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童年时代思想转变的历程。全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全文采用了倒叙写法。可以形成悬念,引出回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话题二:文章题目"三颗枸杞豆"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含义?
明确:在文章结尾提出来的。"三颗枸杞豆"是三叔去世后留下的三个遗憾,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告诫"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光阴,遗憾终身。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