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7 阅读:()
1、进入“下雨情景”玩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师示范点彩画
(1)欣赏画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图(三张铅画纸拼成)
教师选不同颜色用手指点画雨滴
让幼儿感受雨滴是从上往下落下的;
强调:换颜色时要先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2)幼儿跟随老师用手指书空练习:一点、一点
3、幼儿作画(配“下雨”乐曲)
·提醒幼儿自己选择颜料,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操作。
·观察幼儿如何点画雨滴,给予个别幼儿以必须的提示。
·鼓励幼儿可以多画几种不同颜色的雨滴。
4、欣赏: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儿听着音乐的“雨声“、“撑着小伞”离开活动场地。
分析: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自己练习保证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开场选用音乐游戏,调动了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情绪,在“雨声”音乐伴奏下作画,可以使幼儿在“下雨”氛围中尽情地表现对下雨的感受,幼儿作画时选用了大副背景图拓展了幼儿的想像空间,创造了既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氛围,当孩子 “撑者小伞”(想像情境)在雨中漫步时该是何等的满足。这样的自然综合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可以使幼儿如身临其境,既得了点画雨滴的新经验,又同时巩固并丰富了科学、音乐,身体动作、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过程应努力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们已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过程。因而应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儿童自主建构的过程。但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实现从“指挥型”角色转化为“指导型”角色,在过程设计中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上的创造性。
例七:小兔玩筐(中班体育) 简要过程:
1、筐散放为障碍。·教师扮兔妈妈和小兔随音乐进入“森林”,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跑、跨、跳等。
2、以筐为石头铺路。
(1) 妈:不好走路,铺成石头路吧。
(2) 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妈:“石头”有不同颜色,我们来铺路吧。
(3) 铺成不一样的石头路。一条平平整整。一条高低不平。
(4) 数每条石头路的数量。
3、玩筐。妈: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
4、用筐运货: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按数取物)
分析:这一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发挥一物多玩的作用,培养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塑料筐,这里的筐的确发挥了多种作用:障碍物、铺路材料、数数物件、运货载体等等。但是我们纵观过程可以看出这里教师主导了全过程,儿童只能在老师的刻意安排下走、跑、跳、跨,在老师的任务布置下“铺不同颜色的路”、“铺平平整整或高低不同的路”;在教师的指定情节中数筐、玩筐,“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等等。整个的过程中虽然孩子在动、虽然有多种活动情景和活动方式、虽然展示了“多样性”、“变通性”、“情境性”……,但是儿童只是充当了“提线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动都由教师“提线”才作出反映,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还不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吗?
例八:体育活动:接拍球(大班)简要过程:
1、拍球进场,做球操。
2、探索双人拍一个球的方法:
俩人接拍球练习后交流:成功了吗?怎么接拍的?
小结接拍球的技巧:规定每人一次拍几下;要边拍边数;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个小朋友要接下来拍……
3、继续练习接拍球:俩人接拍;几个朋友接拍等。
4、游戏:躲皮球。
5、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分析:五个活动环节既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展示了课程改革的风貌。首先由幼儿自主拍球进场、做操活动身体,然后重点练习接拍球,这里提供了让幼儿主动探索接拍球技能的时空,幼儿在多次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通过自身练习、与同伴互学积累经验、习得技巧;又在自主练习中巩固技能、在开放性的过程中保证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探索机会。幼儿和同伴共同经历的探索、练习过程要比教师只授予技能对他的成长更重要;在探索中思考,更能养成凡事动脑筋的积极学习的态度,这种习惯、态度、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是终身受益的。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