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7 阅读:()
1、谈话: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阅读。
师:你们知道广告吗?在那里看到过广告。
2、阅读电视广告。
(1) 播放关于牙膏的广告。
(2) 讨论:这是一个什么的广告?你看到了什么?
让幼儿说出大概印象:是牙膏广告,有好几个人。动作很滑稽,颜色很好看……
(3)师:我们再来看一遍,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幼儿创编广告。
(1)为小朋友喜欢的产品做广告。
师:来看看这些是什么?你看过这些产品的广告吗?谁来试试。
(2)为产品编广告。
师:刚才小朋友做的都是和电视里一样的广告,现在我们自己来为这些产品编广告。
小朋友先选择一样产品,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幼儿自由结伴创编广告)。
分析:教学过程虽注意了从孩子已有经验入手,并在回忆、模仿后让孩子创编,但几个问题是明显的。
1、该活动提问内容和教师构想的第一环节不对应。“生活中的阅读”内涵丰富,而广告只是阅读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广告,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所以,要不修改标题:直接引导幼儿回忆关于广告的经验;要不修改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谈谈生活中阅读过什么。
2、没有能让儿童感知、提升广告的特点。广告语的确是幼儿喜欢感知、能够感知的语言形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创编的一种形式。但广告语的特点是什么?从整个过程看出教师在以牙膏广告为范例时只是引导幼儿说出:“有好几个人,动作滑稽,颜色好看……”甚至在安排再看一遍广告前也只是提醒幼儿注意:“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对于广告语的特点,如:言简意赅,郎朗上口,生动幽默等却从来突出。
3、让孩子创编广告,教师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编也可以自由结伴编,但是怎样创编广告交待不清,在儿童没有明确广告的特点的情况下又如何创编呢?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手段是连结教师和儿童以及教师、儿童和学习内容的媒介,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们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活动性、但有时产生为生动而生动,为多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的问题。
例五:散文诗欣赏《白云》(中班语言)简要过程: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谈谈白云的家住那?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
3、大班幼儿表演(真实情景)
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幻灯)
5、幼儿练习朗诵(动画片)
6、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头饰)
分析: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理解力。散文诗充满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要多种手段让幼儿经历回忆经验—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但这几点应该反思: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这是当前教学过程常犯的通病。不是引领幼儿一步一步地前进,而是快速走过从感知到表现表达(甚至创造)的全过程。
2、教学形式太多。如果每一次教学教师都要安排、制作四、五种教具,那教师要有多少精力投入到这种准备中?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一个活动花费那么多精力,必然影响其他活动精力的投入,受损失的是幼儿的正常的发展。
3、应充分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本活动有些方法的使用既费时又不利于渲染诗的意境,如:大班小朋友表演法,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去排练,而这种表演又会破坏“太阳哥哥给我洗脸”、“披上金色的外衣”“风娃娃”用柔软的手指帮我“梳头”、“带者我飘来置去”等比喻、夸张、想像所营造的“幸福”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杂了,我们尽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获的事。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防止为直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而生动(丰富)等现象,应该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例六: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简要过程: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