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2-22 阅读:()
3.提出操作要求:
①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p74页做一做第1题。
(2)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小资料:
①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篇10: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内容,主要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结合学具,引导学生量一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摸一摸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大小,闭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找一找面积与它相近的物体,先估一估再测一测一张绿色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整个过程,有观察、有想象、有联系实际、有动手操作、有实际运用,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则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猜一猜,想一想,在找、看、估等轻松的活动中,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
10/22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