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六下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现代的的诗作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陈毅的<红梅>,还有有关梅花的歌曲<红梅赞>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篇8:六下《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砚、痕”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怎么样?

  A.“岁寒三友”是哪“三友”?B、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预设《青松》、《竹石》、《梅花》。

  师:在岁寒三友中,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竹是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而梅呢,傲霜斗雪,芳香高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读课题。

  释题:墨梅,就是王冕用墨画的一株梅花树。

  简介诗人:王冕是元朝的诗人和画家,多才多艺。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读准“砚、痕”这两个字的读音。

  3.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XX/XX/XXX/。

  4.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A.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