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了解周瑜和鲁肃的人物性格。
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齐读课题。
3、质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的?借到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范读,生倾听,完成思考:这一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2、据此提纲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3、同学们在预习时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在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第一段
1、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先停下来,看看在讲课的过程中能不能解决。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哪个词最重要?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3、注意这一段讲谁在“妒忌”?妒忌谁?妒忌什么?
4、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挺”字的读法和语气 。
5、这句话我们能不能换个说法?
6、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对,周瑜这样做就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7、现在我们来学习下一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小问题:周瑜委托了诸葛亮一个什么样的任务?
9、解释词语:赶造、委托。
10、诸葛亮答应了吗?怎么答应的?读课文原话。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诸葛亮又说了什么?周瑜认为诸葛亮三天造出十万支箭是笑话,诸葛亮对周瑜又说了什么?什么是“军令状”?“甘受惩罚”是什么意思?
11、周瑜听后很高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12、对,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对话。谁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我们说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陷害他,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大段,看看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2、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周瑜共说了几句话?
3、第一句是什么?实际上他逼没逼?从哪看出来的?
4、齐读第二句话,为什么不给他准备齐全?
5、我们在往下读,鲁肃去了以后,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干什么?注意读书回答。
6、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什么是自有妙用?
7、鲁肃只知道“自有妙用”,但具体干什么用他知道吗?为什么不让鲁肃知道?
8、我们再仔细读这句话:“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从这里看,诸葛亮知不知道周瑜要干什么?周瑜知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
9、好,鲁肃回去告诉周瑜了吗?周瑜听后怎么样?“疑惑”是什么意思?疑惑什么?
10、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周瑜不知道诸葛亮如何造箭,但诸葛亮对周瑜是怎么样?
11、从这里我们能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两部分内容,那诸葛亮到底借到箭了没有?我们下节课继续分析。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