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3 阅读:()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机妙算)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3、拓展作业
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
②抄写新词。
篇14:《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
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
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
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子插满了箭。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
3.导之以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出示两道思考题,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思考题(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思考题(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
思考题(一):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说明了诸葛亮懂得什么?首先引导学生指读有关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再指导学生摘录句子中的“大雾漫天”,最后启发学生明白: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大雾漫天”,是因为他懂天文。
思考题(二):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曹操说的话体现了他是个怎样的人?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听鲁肃和诸葛亮的谈话录音,再让学生摘录句子中的“不敢出兵”,从曹操说的话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用兵谨慎、多疑的人。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4.导之以练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种妙法,划去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四种妙法的理解。
5.导之以说
思考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种妙法,妙在什么地方?说明了什么?这道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掉转船头”既能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驶回南岸”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明确因果,再布置作业预习第一、二段,以果寻因,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项目。
篇1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2册第四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17/19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