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1 阅读:()
(2)品味本色自然的语言。
问题: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所谓本色,就是不事雕琢,朴实自然,既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又具有艺术韵味读第三折,选出你喜爱的语句进行赏析,然后全班交流。
(3)比较阅读
问题: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改变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试和原作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并谈谈理由。
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另一种结尾是:窦天章来楚州一带巡查时,乡民替窦娥喊冤,于是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注意关汉卿原作是怎样用人物身世之苦来加重剧作悲剧气氛的,并加深对原作中窦娥强烈斗争精神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黄克先生称道它“笔力苍劲,故事本色,鞭笞得力,悲愤酣畅,堪称元杂剧之极致”,所言极是从窦娥的悲惨遭遇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丑恶,感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到了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的震撼
六、布置作业
上网搜集有关《窦娥冤》研究和演出的情况,以加深对这部戏剧的理解和体会。
《窦娥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阅读鉴赏”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我比窦娥还冤”,是时下流行很广的一句话,人们记住窦娥,主要是因了一个“冤”字,为什么说窦娥冤?她冤在那里?身陷冤情的窦娥有什么表现?窦娥希望用什么来表明冤情?是什么造成了窦娥的冤情?是解读这篇课文的关键因此,我用问题导读这个方法进行了教学,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白如话的说白、凝练而富有节奏的唱词,理解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人性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品味精彩唱段,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及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剧作背景、把握戏剧情节,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对“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黑暗社会的批判
教学重点
品味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语言,感受窦娥形象,体会窦娥悲愤至极的情感、为善被戮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怎样看待“三桩誓愿”实现这一超现实情节以及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源
教学方法:问题导读法、诵读法、讨论法并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同学们都知道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中国古代有一位剧作家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美誉,他就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论时间,关汉卿比莎士比亚早三个世纪;论才华与成就,他绝不低于莎士比亚如果我们早宣传,他的知名度很可能超过莎士比亚,让人们称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关汉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预习检测(课件显示)
1、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xiē chǎn wù zhí háng cuān jiǎn
楔子 刬的 桃杌 盗跖 哥哥行 喝撺厢 瀽浆水饭
2、检查对关汉卿代表作及元杂剧知识的了解
三、问题导读(课件显示四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窦娥冤,她冤在哪里?
引导学生完成对整体戏剧情节的基本把握
问题二:身陷冤情的窦娥有什么表现?
9/33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