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设计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10 阅读:()

  3、学生齐读父亲第二次议花生部分并交流作者听了父亲的话后的感受。请学生说出对父亲话的理解,并用相应的句式来表现: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但

  五、拓展延伸:

  1、引导提问: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能选择呢?(启发学生思考花生的价值,进一步懂得做一个有内在的人的重要性)

  2、师引导,生举例:生活中的落花生,由课文走进生活,进一步教育孩子要做有用的人,学习花生的品质。

  4、略讲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适当举例。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感受,即“深深的印在心里”

  2、出示作者简介,引出许地山的一句话,做有用的人。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3、练习:

  写一写你身边像落花生一样的人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主次分明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借物喻人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6)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