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作者:opple 时间:2023-01-03 阅读:()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课件8)

  五、STS教育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使物体总也不能脱离地球,而人类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克服地球吸引与大气屏障,将人类活动范围从地球扩展到太空,这就是航天技术。向学生介绍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情况,要求学生翻阅近期报刊报纸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与同学共享.

  六、小结与反馈

  通过课件生动再现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从而达到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的目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本环节对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从而使实验现象更直观、更明显。

  此环节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探究具有悬念,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并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所以此环节安排为实验探究。

  此环节的核心内容是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建立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本环节设计目的在于:

  1、使学生关心科技,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学会利用社会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板书设计

  重力

  课外活动设计

  1.写作与体会: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受到重力的影响,要是一旦失去了重力,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请你就这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

  2.设计与制作:利用重力知识你能否做一个水平器?试一试,画图说明。

  篇2: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 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 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

  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

  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学生: 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

  速度的公式:v=s/t

  速度的单 位:国际单位制:m/s , 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 km/h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 m/s.

  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例题

  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

  例题1:解 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 00s=8.52m/s

  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

  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

  师注意检查指导

  例题2:解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

  由v=s/t 得:

  t=s/v=1463km/104kms-1=14h

  学生练习:

  小刚骑自 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学生:阅读《想想议议》,师生共同总结。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