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语文文学白杨礼赞教案

作者:opple 时间:2022-12-21 阅读:()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类抒情散文。从1940年5月起,作者矛盾在延安生活了5个月,他耳闻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这看到了中华民族光明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了这篇文章。作者笔下挺拔向上,极普通却不平凡的白杨树与作者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便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的精神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三、教学目标:

  1、紧扣经典句段进行品析,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体会联想、象征手法的好处。

  3、学习白杨树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坚强不屈的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吟咏。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先生一起去感悟白杨树的生命力!

  请同学们看一组白杨树的图片,试着找一两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白杨树。

  (导入语的设计目的在让学生对白杨树有直观的感受,初步了解它的特点,激起读者的兴趣。)

  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矛盾先生对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有着独特的情感,他笔下的白杨树是否和同学们所感受到的一样,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白杨礼赞》(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赞白杨

  题解:“礼”是敬礼致敬的意思,“赞”是赞美的意思,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这本身就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文中作者是如何礼赞白杨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同学们能读出这种“礼赞”来吗?(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让学生体会作者酣畅淋漓的赞美和崇敬,为下一环节蓄势。)

  师点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就是直接抒情,师举例点拨直接抒情的好处。

  话白杨

  作者写《白杨礼赞》并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而是赴新疆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看到这白杨,之后又赴延安,离延安又至重庆。在重庆时写下了此文,这中间有几个月的间隔,而作者的情感却没有丝毫的减弱,甚至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发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为什么作者说“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是否矛盾?

  请以“这是一株 的白杨树,你看 。”这个句式来说话。

  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气质等角度来赏析。)

  生自由发言。

  师过渡:这样的白杨树到底美不美?

  引入课文原句。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独特的气质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三、过程与方法: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五、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