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与落花一同漂去阅读答案-梅寒

作者:opple 时间:2024-01-05 阅读:()

  漂泊海外的三年,是朱湘与他的霓君爱情花开最盛的三年,但朱湘的留学生涯却并不顺利。因为无法忍受同学对中国人的歧视,朱湘频频转学,曾经在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最终又因经济拮据不得不中止未完成的学业。他于1928年秋天回国。

  回国之后的日子仍然艰难。最初,朱湘去安徽大学任职,但由于校方将他主持的“英文文学系”更名为“英文学系”,他便发誓再也不教书了。此后,朱湘多次在上海、北平、长沙等各大城市间辗转求职,因为性格孤傲,屡屡得罪人,求职四处碰壁,最后只好退回上海,仍然靠写诗为文维持一家的生计。彼时,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清华校园里的学习使朱湘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不愿拘束于父母辈的约定。

  B. 出自人性的同情与善良,朱湘改变了对刘彩云的看法,从同情发展为爱情,答应与刘彩云结婚。

  C. 朱湘的人生命运坎坷,从包办婚姻、被校开除到留学不顺,再到求职碰壁,令人惋惜。

  D. 朱湘的性格古怪,他对形式主义的反抗与对个人性格的孤傲是他命运悲惨的根本原因。

  7.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线索明确,以时间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简述了朱湘的一生,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B. 文本开头的事件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1923年冬天的事件体现了朱湘对面子的看重,为文末其回国后日子艰难铺垫。

  D. 刘彩云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但改变了朱湘部分性格,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8. 文本题目“与落花一同漂去”具有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

  9. 在现实中朱湘最后的结局是“由于饥困朱湘最终决定与这个世界决裂。1933年12月5日朱湘在前往南京的渡轮上,他口中念着那些大放异彩的诗纵身跳江自尽。而在他离开人世后不久,他的妻子也削发为尼。”但文本却将这个结局删去,请你据此为文本补充一个结尾。(要求:照应题目、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文学色彩丰富)

  【答案】

  6. C .“包办婚姻”说法错误。由文中“16岁,朱湘辞家北上,考入清华学堂,只为逃避那一段束缚他的姻缘,躲开那一个他厌恶至深的女子”“面对固执的小弟,这个年长他很多的哥哥也有些束手无策”可知,这桩包办婚姻并没有增加他命运的坎坷,且“曾经让朱湘深深厌恶的包办婚姻成了他生命中一段最美丽的风景”。

  7. D.“刘彩云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封建性”错误,结合“她很热烈地谈论着他的新诗,言语之间是压抑不住的崇拜与爱慕……她说,这一辈子她听从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定他了”可知,刘彩云并不具有封建性,“这一辈子她听从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定他了”只是她的说辞而已,而她真正愿意嫁给刘彩云的原因是对朱湘的崇拜与爱慕;“改变了朱湘部分性格”错误,朱湘先反对、愿意与刘彩云结婚都是其顺从自己内心的结果。

  8. ①落花飘零是指花下落后飘向远方,预示朱湘悲惨命运。

  ②落花飘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朱湘命运的悲惨很大程度上是其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③暗含文章中心,在挫折与不满的时候应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敢于接纳包容,对现代人具有启示意义。

  9. 示例:故事的最后,道院的花终究还是下落了,朱湘投江自溺而亡。而在那落花下,他的霓君修身入佛,逃避失去他的悲痛。唉!风又吹来了,落花乘风而起飘向远方,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