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黄河随想 淡然随缘 文本二:《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阅读答案

作者:opple 时间:2024-01-03 阅读:()

  (有删改)

  文本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节选自《黄河大合唱·黄河颂》)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第二段以人群声响衬托黄河声响,以“我”与黄河对比,突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表达对母亲河的景仰和赞叹。

  B. 文本一对老农、大妈、大嫂、小姑娘及吉县苹果的描写,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寓意,也流露出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C. 文本一结尾写壶口瀑布灯箱图使“我”萌生领略黄河冬日神韵的急切期待,在凸显景区广告创意的同时留下了悬念。

  D. 文本二与李白《将进酒》开篇都写黄河之来势不可当,黄河之去势不可回,颇具挟天风海雨之势,二者异曲同工。

  7. 关于文本一介绍壶口瀑布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一组数字介绍黄河壶口段的地形地貌,有助于读者了解壶口瀑布的成因。

  B. 在数据的比较中,读者可以更直观感受到“千里黄河一壶收”景致的独特。

  C. 本段的有关介绍,为下文写“我”进入景区,直接面对壶口瀑布做了铺垫。

  D. 本段采用客观的描写和介绍,把壶口瀑布的景致和精神内涵演绎到了极致。

  8. 有评论认为《黄河随想》体现了“随想”不“随”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 文本一和文本二同是抒写黄河,但由于文体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写作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6. C .“在凸显景区广告创意的同时留下了悬念”错,“我竟然期望着冬日季节快快来临,于三九严寒之际再次领略黄河的另一种神韵”文尾表达作者期待领略黄河冬日神韵,没有凸显景区广告创意,也不具有悬念效果。

  7. D.“把壶口瀑布的景致和精神内涵演绎到了极致”错,本段介绍壶口瀑布的部分,侧重客观介绍,没有演绎壶口瀑布的景致和精神内涵。

  8. ①文章始终以黄河为中心来组织,之间逻辑联系紧密。由黄河声起笔,接着写黄河水、黄土地、黄土地上的人和物,紧紧围绕中心,之间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②文章贯穿着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主线。无论是描写黄河的巨大声响,还是描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无论是写黄土,还是写苹果,都始终贯注着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9. ①文本一是游记散文,重在通过记游黄河主要景点和景物,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和赞美之情,因此把黄河当作观察、描写对象进行详细描写和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第三人称“她”,把黄河拟人化,把黄河称为母亲,进行讴歌赞美。②文本二是诗歌(颂词),重在对黄河进行直接倾诉、呼告和礼赞,因此采用第二人称抒发情感,感情更直接,更强烈。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