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4-01-03 阅读:()
总之,先秦时期的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地位应该是不相上下的,从民间流行的程度看,可能孔子及其儒家更多一些。从受执政者欢迎和重视的程度看,可能老子及其道家更多一些。
(摘编自曹峰《“孔老”还是“老孔”》)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认为《汉书·艺文志》对老子的定位不合理,对子学发展脉络认识不够客观。
B.“新子学”以“孔老”双核心来描绘中国文化的格局,忽略了孔子的文化地位。
C.二认为“孔先老后”的观点不容置疑,孔子的学说在民间的影响颇为广泛。
D.老子的道家学说并未受到历代执政者欢迎和重视,应与其不利于封建统治有关。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老子的思想体系催生了诸子学说多姿多彩的思想风貌,也孕育了后世类型各异的文化形态。
B.老子《道德经》是最早的“私家著述”,相比“述而不作”的孔子,更能标志子学的开端。
C.老子为学派间的融通开辟了空间,为思想的多样性提供了依据,给子学铺展了宏大的格局。
D.唐代君主为显示自己身份而与老子攀宗,老子受到进一步尊崇,老子思想在当时得以流行。
4.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有其复杂性,应如何看待?请结合二简要概括。(4分)
5.一和二的论题(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及观点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作答。(4分)
答
【参考答案】A
【解析】B项,“孔子思想的伟大”使得“历朝掌握话语权的群体不断塑造和强化”强加关系;C项,“打破经学至上儒家独尊的局面,将孔子拉下神坛”是“把老子放在孔子之前”的结果而不是目的;D项,“先秦出土文献中的《论语》与后代文本相合”错,原文说“尚未见到”先秦出土文献中的《论语》与后代文本相合,并且这也不能说明《论语》伪作较多。
2.【参考答案】A
【解析】B项,“忽略了孔子的文化地位”错,由一可知,“新子学”是将孔、老的内涵由“孔主老辅”变为“孔老齐等”,并未忽略孔子的文化地位;C项,“认为·孔先老后'的观点不容置疑”错,原文说“汉以后,孔先老后'是不争的事实”“先秦时期的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地位应该是不相上下的”;D项,“老子的道家学说并未受到历代执政者欢迎和重视”错,原文说“从受执政者欢迎和重视的程度看,可能老子及其道家更多一些”,且老子的道家学说“不利于封建统治”于文无据。
3.【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该题偏于内外信息的沟通。梳理一可知其观点∶“新子学”要从凸显老子的地位及辨析孔、老一体两面的关系两个方面做工作,即提倡提高老子的文化地位,将孔、老的内涵由“孔主老辅”变为“孔老齐等”。A、B、C三项是讲老子思想相对于其他学说包括儒家学说的文化贡献,突出了老子的文化地位;D项是老子思想受到尊崇的外部条件,不涉及老子学说相对于其他学说的文化贡献,故不适合作为支撑一观点的论据。
4.【参考答案】
①注意历史文献真伪的复杂性:不少被证伪的古书不伪或并非全伪,而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中,也有假托圣人之名之作。
②不能仅以文献的数量判断历史影响的强弱:有些地位极高极重要的文献,未必大量出现于民间,民间、执政者各有自己欢迎和重视的文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参考答案】
①一的论题是“新子学“”的工作任务,认为应凸显老子在诸子学发展历程中的开端地位、以孔老"双核心来描绘中国文化的格局。
②二的论题是如何客观评价老子与孔子的地位,认为先秦时期难分伯仲,汉代以后“孔先老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