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休闲文化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人们的精神文化境界是否得到提升

作者:opple 时间:2023-12-27 阅读:()

  一:

  休闲文化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人们的精神文化境界是否得到提升, 能否生成一个天人和谐的意象世界,成为衡量一种休闲方式是否具有审美意味的标准。

  杰弗瑞·戈比说:“拥有休闲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 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而《红楼梦》的大观园就为众多儿女们营造了这样一种 积极的休闲环境。大观园里,人们终日游憩不倦,品茶,饮酒,吟诗,作赋,赏花,放风筝, 编柳条……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展现了一幅幅极富美感和诗意的休闲生活画卷,也使儿女 们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束缚,摆脱了审美的冷淡,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回到人本 真的生活世界,获得审美愉悦。

  在大观园中,那群女子诗意地栖息着,从“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开始,曹公便开启了休 闲审美的各种热闹的场景描写——争作海棠诗,结菊花盛会,持鳌赏桂,穿红戴绿,嬉笑打 闹。“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境界。”结社源于探春的雅兴大 发,发乎于内是精神文化世界的建设冲动,由李纨自荐掌坛,迎春出题限韵,惜春卷录监场, 探春、宝钗、宝玉、黛玉作诗。字里行间流动着儿女们浸润在文化世界积极进行审美创造的 生命状态。行酒令也是《红楼梦》休闲文化的一种。原文描写道:“那女儿们皆是惯的,或 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

  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待鼓声止而梅花落于谁人之手,谁便讲一个笑话。酒席间

  笑语欢声,其中的情趣是别于日常的快意别致,乃一种富有审美意蕴的审美活动。在休闲文 化中涌现出的感性活动,令她们体验到自己是自由的、与世界是一体的。

  (摘编自《论<红楼梦>中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

  二:

  在休闲文化异彩纷呈的年代,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将休 闲文化划分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体育运动型的休闲文化、观光旅游型的休闲文化、阅读赏 析型的休闲文化、游艺娱乐型的休闲文化、虚拟互动型的休闲文化、求知探索型的休闲文化 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人们的休闲生活时间大为 增加,消费休闲时代已然来临。在消费主义影响下,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活动与消费活 动相结合,相互影响,化身“休闲生活”迅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大背景下,休闲活动体现出共有特性,能够反映当前休闲活动审美 倾向的变化趋势。首先,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特征,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资料基础之上 的。休闲活动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物质享乐的需要,任何没有物 质基础支撑的休闲活动都不能够长久,纯精神感官上的休闲娱乐不为多见。其次,休闲并不 止步于满足基本的生理原欲,休闲有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感体验是最 重要的方面。美感体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快感,一是美感。快感极易得到满足,是典型的 生理欲望,本质上还是人自身对生理原欲感官的延续。对美感而言,生理原欲的影响逐渐减 弱,对精神文化内涵的关注大于对物质欲望的需求。第三,休闲不同于“没有明确的闲暇意 识和闲暇需求”的纯娱乐活动,好的休闲活动是对人生活的必备补充,对人的生活有积极的 导向意义,能够满足人内在的文化缺失。一方面,除像徒步旅行,个人散步、阅读,个人创 作等极少数的休闲活动外,休闲活动中的休闲主体都不止一个人,休闲主体之间开展休闲活 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彼此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休闲寻求内在的精神文化引领。比如, 我们研究品味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时,有着深切的对文化内在关注的愿望;在对弈、品 茗、棋语之际有对自我民族独特文化的传承。最后,自我的解放和自由是休闲所寻求的目标 之一,“我们基本不会在他人所设定的意图下去行动”。人们努力参与休闲,融入休闲生活 之中,是因为“休闲必然使人得到自由”。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生活是想将这种追求生 活化、常态化,不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