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12-26 阅读:()
(摘自《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对所有手工艺人的统称;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手艺精湛的普通工匠。
B.在现代工业社会,手工工匠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匠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因此发生改变。
C.工匠必须具备内在的德性,有时甚至应该成为优美德性的典范,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认识是相同的。
D.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必须具有广博的胸怀,才能靠一技之长实现自我的物质追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笔下的庖丁与当代大国工匠不但技艺娴熟,而且都注重通过反复实践去把握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
B. 德性论认为,人的行为由他的内在德性决定,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像工匠那样去生活和工作。
C.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仅凭技能来为自己谋事谋食,更应努力成人成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D.孔子秉持“以德为先”的人才评判标准,因此他批评子贡、宰予、子夏,甚至否认冉有是自己的弟子。
3、根据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中国传统的“匠人培养”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能把焊接误差控制在 0.16 毫米之内,并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
B.大国工匠胡双钱秉承“学技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凭良心”的原则,兢兢业业工作,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C.故宫博物院青铜修复师吕团结先是日复一日地跟着师父干,然后带着徒弟干,凭借传承有序的古老技艺,默默守护着“青铜记忆”。
D.为了活化滩头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锐意创新,开发了以年画为基础的文创产品。
4、请简要梳理一第三段的行文脉络。(3分)
5、某微信公众号组织了一场论坛,认为屠呦呦身上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芒,请结合文本和屠呦呦的相关事迹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1.C。(A.“工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错,一原文是“已成规模”。B.“工匠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因此发生改变”错,一原文为“因而在新时代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D.“广博的胸怀”与“靠一技之长实现自我的物质追求”不构成条件关系,二原文为“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
2.D。(D.“他批评子贡、宰予、子夏”,于文无据。原文例举的是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从而说明他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他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
3.B。(由一、二可知中国传统匠人培养注重“道技合一”“人格为先,技艺并重”。AC都只注重技艺,D是创新,均不符合。只有B项兼有两者。)
4.①首先提出观点,中国哲学认为工匠精神是“匠工蕴道”;②接着结合《庄子》中的事例,具体阐释“匠工蕴道”;③最后表明当代大国工匠与庖丁一样,都是“匠工蕴道”的典范。
5.①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强调“道技合一,德性为先”;②屠呦呦致力于消除疟疾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并为之奋斗一生,正是工匠精神中“胸怀天下”的体现;③她带领团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找到利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源于她对自然之理的深刻把握。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