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3-07-28 阅读:()

  三、合作探究,语言品味

  1、合作探究:

  (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从小说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文章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基础,理清情节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__,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板书:最后一课 都德)

  二、背景介绍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三、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然后作细致的人物分析

  过渡:本节课我们力求从情节的角度,理清文章的结构

  四、杂读——熟悉内容,解决字词

  1、字形:

  哽住 惩罚 祈祷 懊悔 诧异 纵身 惨白 糊涂 踱来踱去

  2、词义:

  惩罚:严厉地处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3、学生任选以上词语中的两个词语,自由说话

  提示:既要准确地运用所选词语,又要让所说的话富有意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4、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交代人物和事件就行了,力求简明)

  五、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甲:朗读1-10段;

  学生乙:朗读11-23段;

  学生丙:朗读24-29段

  学生听前明确任务,听后完成以下任务: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明确:小弗郎士和韩麦尔

  知识放射:告诉学生,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表现主题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爱国主义的交响乐是这两个人物用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为、语言奏响的

  2、复述故事情节(两名学生)

  提示:学生复述时突出记叙的六要素即可

  学生分组讨论,用简要的文字表达文章的思路

  明确:按照课前、上课、下课时间顺序来行文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3、根据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发生(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发展(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部分,高潮和结局(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完成了两个学习任务:一个任务是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二个任务是整体感知全文,从宏观上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准确地说,我们学习了小说三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情节和环境,为我们下一节课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了铺垫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