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7-26 阅读:()
教师适时解析:
▲被派去齐向伏生学习,他学习回来后上书讲述其所学,得到文帝的赏识。 ▲晁错善于辩论,智谋出众,深得太子宠信,称他为“智囊”。 ▲多次上书孝文帝,探讨削弱诸侯的事以及更改法令的事。
▲景帝时更改了许多法令制度。
▲击败了丞相对自己的中伤。
▲向景帝提出削藩策,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诸侯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 (其中影响最大)
2.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原因有哪些?从原文中找根据,谈谈自己的看法。(幻灯9)
削弱诸侯势力,触动了诸侯的根本利益。
晁错一介书生,对诸侯王对中央政权的危害是看得透彻,可是却没估计到各诸侯王联合反叛会有怎样的后果。
为人过于严肃,又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一人立于朝廷之上,孤危无援。只依仗皇上的宠信,有些有恃无恐。
其政敌伺机陷害。
他的削藩策略还不够成熟。
(幻灯10)(苏轼的《晁错论》是这样看的,他说:“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用李贽的话说:“晁错可以说他不善谋身,不可说他不善谋国。)
3.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幻灯11)
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 通过反面衬托和侧面烘托表现人物。
五、(对于晁错的评价也是众说不一,现在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评价晁错。(从下面的两种格式中任选其一)(幻灯12)
他是一个;
他又是一个。
他不是个;
但他是一个。
参考:(幻灯13)
他是一个满腹才华,口才雄辩、舍己为公、忠心耿耿的大忠臣;他又是一个严峻刚正、苛刻严酷献身于帝国大业的政论家。
他不是个好儿子,为理想搭上性命赔上全家;但他是一个忠臣,在忠孝难两全之时,他选择了大者。
(这个人,今天依然为我们做着他的贡献)
六、素材积累:如果用晁错的事例作为论据,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思考、回答)(幻灯14:为大家舍小家/学会包容/做事要讲究策略方法/性格决定命运……)
教师适时补充:
(1)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粉身碎骨浑不怕。正如邓公所说,“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2)要学会包容,不能斤斤计较,要站得高看得远:
为人过于严肃,又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一人立于朝廷之上,孤危无援。
(3)成功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有大多数人的拥护。群众是基础,百姓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依仗皇上的宠信,有些有恃无恐。
七、结语: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与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国忘家的忠臣,他用忠贞镌刻生命的意义,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理想。
他的忠,天地可鉴;
他的忠,世人敬仰;
他的忠,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品味。
八、作业
从文章中找出五个句子翻译到作业本上,注意重点字词的落实。
请为晁错写副对联。
对联参考:
◆才倾朝野,一心削藩地
命断东市,千年悯丹心
◆忠国家,报皇恩,原不分晁氏刘氏
削藩地,殉礼度,何须辨美名骂名
◆直言上谏,力主削藩,欲促汉朝大一统
疏人骨肉,腰斩东市,不惜以身显忠义
教材分析:
《晁错》一文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属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读》第一单元,这一单元定义为“以国家利益为先”。本文主要通过写晁错力主改革政治,法令多所更定,并倡议削减诸侯封地,遭到诸侯王和贵族官僚的强烈反对和嫉恨,为政敌所害的情节,体现人物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从国家利益出发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又是一篇文言文,《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还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与文言文教学密切相关的。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