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3-07-13 阅读:()

  例: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答案】 AB

  1.定义:将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个物体的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

  3.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x=v0t-2(1)gt2.

  (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2-v0(2)=-2gx.

  (4)上升到点(即v=0时)所需的时间t=g(v0),上升的高度xmax=0( ).

  4.研究方法

  (1)分段法:上升过程是加速度a=-g,末速度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且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

  (2)整体法:将全过程看成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直接应用于全过程,但必须注意相关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v0的方向为正方向.此方法中物理量正负号的意义:

  (1)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

  (2)h>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下方.

  课后小结

  板书

  §2.5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二,逻辑的力量

  三.猜想与假说

  四.实验验证

  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观察一提出猜想一运用逻辑推理一实验对推理验证一对猜想进行修证(补充)一推广应用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