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7-13 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祖母至真至诚的孝心,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学习作者的孝心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从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论辩艺术
二、说教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备课组老师多次讨论修订而成。
1、讲解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点拨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拨开云雾,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3、探究法:对于文中的难点,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对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把难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积极参与,在思维的碰撞中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忠孝难两全。晋朝的社会名流李密很小的时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马一职,一方面是九十六岁高龄的祖母刘氏危在旦夕。辞官就是不忠,就职就是不孝。在忠与孝之间该如何抉择?我们在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以李密遇到的两难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查语句翻译:
活动一:检查翻译: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弟弟哥哥,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贱,担任侍奉太子一职,不是我牺牲生命就可以报答的。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如今我是亡了国的低贱的俘虏,卑微到了极点,受到过分地提拔,恩命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企图呢。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希望怀着乌鸦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养祖母到终年。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我没有祖母,就后不到今天;祖母没有我,就无法颐养天年。我们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正因为这种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精准翻译文言语句。
(三)整体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动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给晋武帝司马炎的倾诉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写这篇表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文中到底倾诉了哪些衷情呢?
明确:
陈情目的:尽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
倾诉衷情:
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内外无人,相依为命
两难之情:进退两难,就职与祖母供养无主矛盾
孝情:以孝治国供养祖母
忠情:忠诚两全办法:先孝后忠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作者所陈的情是本文的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关键,为下文的分析做好铺垫。
(四)合作探究,研讨论辩艺术
理解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通过讨论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难度,也是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一种方式。
活动三:晋武帝读完奏章后,仿佛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长叹:“密不空有名者也!”并“嘉其诚款,赐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请求。那么,李密是怎样通过“陈情表”说服晋武帝让自己为祖母尽孝的?
明确:(1)动之以情:孝情、忠情
(2)晓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
事理:理性节制,先孝后忠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