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ple 时间:2023-07-12 阅读:()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感受三拍子对歌曲的表现作用,创编动作,能较准确地表达其优美、欢快的情绪。体会休止符,能用清脆、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塑造的艺术形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黑板、大象脚印、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组织学生快乐地走进教室。选用歌曲《苏珊娜》[设计意图:用此曲作为进教室的组织音乐,既可以创设愉快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学习这首创作儿童歌曲作好铺垫。]
二、基本练习:
1、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发声练习。[设计意图:发声练习从二拍子入手,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演唱中自然过渡到三拍子的练习,初步体会节拍给旋律带来的变化。]
2、创设情境,小导游领着大家来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地,来进行音乐游戏。听辨感受二拍子、三拍子节奏的不同强弱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将视听、动静、音乐、舞蹈有机结合,于音乐听赏中感受,于创编中表现,从而使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深入浅出,顺利解决。]
2、音乐游戏;复习巩固休止符。
三、新授:
1、导课:(少数民族孩子同唱一首歌)
2、学唱歌曲:(听唱法教学)
(1)师:谈谈自己听完歌曲的感受
(2)师: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给歌曲起个名字(掀起小高潮)
(3)师:歌曲中有一个很特别的音符0请找一找它出现了几次。
(4)师:跟着音乐走,当出现0的时候请点头示意。
(5)师: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做律动。并且轻声地用lu唱一唱(感受3拍子的强弱)
(6)请学生自己朗读歌词
(7)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8)轻声的和老师齐唱一遍。(老师大声学生小声)
(9)听琴慢速唱一遍,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难点休止符)
(10)听范唱找一找歌唱的感觉。
(11)跟范唱演唱。
(12)歌曲处理:跟着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载歌载舞的表演,边表演边带出演唱的感觉。
3、拓展:将自己的名字加在歌曲中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表演。全班分为六组,讨论歌曲第一句的创编,可以是同学的名字,也可以是朋友、家人的名字。分组展示本组的编创成果,歌唱时合着音乐的节拍表演。
四、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体会了祖国大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将这喜悦之情蔓延出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更加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2、载歌载舞走出教室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秦偲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爱我中华》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课时为一课时。一、说教材
《爱我中华》选自人音教材第五课,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是1991年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界少数民族运动会写的会歌。歌曲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4/4拍,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家素材创作而成。其衬词(唱出)“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且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审美教育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所以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2、能力目标: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根据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活泼,开朗,热情的特点,本课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重点在于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在于掌握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能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会采用启发教学和练习法来解决。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表演、歌唱、口头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朗读、歌唱表演各个综合性的学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