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3-07-10 阅读:()

二、贴近生活—说学情

再来看我们七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情况是只从语文课堂中知道《红楼梦》的作者和其中的几个事件,并未完整的详读《红楼梦》,对于该书的思想艺术特色和思想高度完全体会不到;另外,对于昆曲和京剧的来源与发展,学生更是一片茫然,我们希望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与文学、戏曲进行亲密接触,去体会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感受市民文化的繁荣。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

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秀的长篇小说,还在世界文学

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最有影响的昆

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

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

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情景再现和微课观看,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三、结合课标—说教法

教法与学法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采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实现课堂上的小翻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看视频、迁移拓展来完成学习目标。

四、走进课堂—说设计

(一)【乘趣味先导之舟】

教师在上课前播放视频“朗读者”,引领学生欣赏董卿朗读《红楼梦》片断,让学生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起学习之旅。

(二)【达学而不厌彼岸】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导自我学习之路】老师引领学生看导学案中的任务单,带着任务去自学。【扬自主学习的风帆】开启学生的自学旅程,通过认真观看“微课”学生能够完成自学任务,产生疑问,老师把教材知识解读成图文并茂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挑错求真的欲望,更认真的自学。

(四)【点燃学生参与的火种】通过各类艺术形式的视频展现进行测试,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激起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五)【让异议焕发光彩】是希望学生能够提出可以适度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六)【我们一起写板书】老师出示本课的知识纲要,让学生编写板书,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线索,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最后,运用常规的“当堂训练”来检测学习效果,效果怎么样呢?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

 

一、教材分析

1、课题:《元朝的统治》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分别设置为:

3、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5、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二、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盘锦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三段即:自学、导学、测评阶段,六步指: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利用自制的简单课件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相结合,并密切联系旧知和现实生活实际。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