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者:opple 时间:2023-07-07 阅读:()

(一)教法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的精髓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通过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去探究,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2.演示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授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本节对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和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演示讲解。

(二)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控制软件、教学PPT、教学资源。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7课《爱的回声》,本课主要是曲线工具的用法,并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本课主要使用三种曲线进行绘画,还使用了椭圆、复制、粘贴及填充工具,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椭圆、复制、粘贴、填充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本节课是《画图》单元的难点。

2、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①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通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②讲练结合。三年级学生对单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和探究。

③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合作、探究性学习贯穿学习的始终。同时,教师恰当的组织调控,能够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④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的界面,以及部分工具的使用,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课程设计应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适中。

4、教学目标

从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出发,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了解曲线的画法,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

②通过实践和上机讨论,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提高使用画图程序的技能与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5、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重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尤其是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学结合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以下教法:

启发式(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前面学的直线等工具的不同之处,找出问题。

探究式(解决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要领。

实践式(熟练提高):使用曲线工具绘图,进一步熟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导拨式(确保掌握):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点拨,确保每个学生掌握突破课堂难点。

7、课型:造型.表现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课前活动,获得新知。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开始,播放影片,海底小精灵(水母),现在海洋中的小水母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啊?(水母具有监测水质和检测海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水母的生存环境。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影片结束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最近收到了一个环保绘画比赛通知,要求以水母为主题进行电脑绘画,展示宣传海报和教师完成的电脑绘画,让学生观察,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出今天的重点内容。通过观察和欣赏已经完成的画面,分析画面的形成和工具的使用,为之后的创作做铺垫。通过问题竞猜引出课堂,激起学生探知的渴望。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