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造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最新高二历史说课稿范文五篇

作者:opple 时间:2023-06-30 阅读:()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恶

  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治(法家)

  荀子曰:“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利用规律(道家)

  点拨:荀子在继承孔孟思想的同时还吸收道家和法家观点,从而克服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缺陷(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法律作用的倾向),成为早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从孔子、孟子到荀子思想发展的脉络体现了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性,即多元发生、多元组合、互相交融、共同发展。百家争鸣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具体来说,儒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吸收各派精华而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步骤2、从宇宙观、政治观、心性观、历史观四个方面比较儒、墨、道、法各家的观点。

  设计意图: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步骤3.角色体验: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君主,你会采用哪种政治主张治国?说明理由。假如你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平民百姓,你会更倾向与哪种思想?阐明你的理由?

  升华:古代的思想家总是希望通过他们的想象,来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西方,柏拉图专门有本著作,就叫《理想国》。在中国,有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有孔子的“大同”思想。从这些里面可以看出来,古代的思想家伟大的志向和抱负,同时也能够感觉到他们伟大的救世的热忱,拯救世道,关心民生的这样一种热情。有伟大的志向,同时也有崇高的道德,尽管他们的很多思想,可能在今天看来很落伍,但是他们的道德,他们的智慧,对我们都是有永恒的启发的。

  步骤4、案例分析

  请问:如果你分别是信奉儒、墨、道、法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习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墨家:这是师生关系不和问题,主张兼爱,即爱学生如己。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那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要连坐!一人讲话,周边同学都要一起受罚!

  过渡:上面我们一同领略了先哲们关于做人、处世和治国的智慧。那么到底百家争鸣思想在中国历起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学生生成认识。

  环节三、古为今用

  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诸子百家的思想直到今天仍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请大家各抒已见,谈一谈现实生活中哪些思想与先哲们思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

  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的逻辑学领域。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学而优则仕,官本位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道家“无为而治”——“韬光养晦”

  2.留意一下我们当代生活中还有哪些仍在受先秦思想的影响?(为人处事、励志名言、文化传统、传统节日等)。由此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民俗是群体传习文化的重要方式。以丧葬礼为例,古代中国社会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把处理死者看作是重大而庄严的事情,并视其为调整家族和

  1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传统丧礼大致包括停尸、招魂、吊丧、殡仪、送礼几项程序; 按与死者血缘关系

  的亲疏,对服丧功期也有严格规定。现今的丧葬仪式虽已简化,但从中仍然能够窥探到传统伦常观念的影响。又如除夕祭祖、中秋节合家团聚的节庆习俗,反映了亲亲的伦理观念在当代中国的传承。

显示全部

收起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
猜你喜欢